古籍摘选
《本草》明言十八反∶半贝蔹蒌桔攻乌,藻戟遂芫均战草,诸参辛芍反藜芦。又有十七忌,十九畏,宜恪守乎?(《本草问答·卷下一》)
名词解释
古代中药文献以歌诀或列表记载的中药相反配伍禁忌。《蜀本草》原有十八种,后世续有增加,已不限于十八种。
术语在线
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——术语在线
百科解读
“十八反”的“反”主要是药物配伍相反之义,十八反来源于《蜀本草》一书统计,《神农本草经》所载药物中相反配伍有十八种。十八反因歌诀流传广泛而被人所知,其实后世所总结的相反配伍已有增加,不止十八种。
十八反主要是指“乌头反贝母、瓜蒌、半夏、白及、白蔹;甘草反甘遂、大戟、海藻、芫花;藜芦反人参、丹参、玄参、沙参、细辛、芍药。”
历史沿革
十八反起源于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勿用相恶、相反者。”
蜀国韩保昇在《蜀本草》中对《神农本草经》统计得出:“凡三百六十五种,有单行者七十一种,相须者十二种,相使者九十种,相畏者七十八种,相恶者六十种,相反者十八种,相杀者三十六种,凡此七情,合和视之。”后人所谓“十八反”之名大概来源于此。
随后历代本草也多记载了十八反的相反药对,陶弘景在《本草经集注》其中列出的相反药有甘草“反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海藻四物”;乌头、乌喙“反半夏、栝蒌、贝母、白蔹、白芨”;藜芦“反细辛、芍药、五参”。这里五参是指“人参、丹参、玄参、沙参和苦参”,总计19种相反药。
南宋陈衍在《宝庆本草折衷》中曾转载了十九反歌:“经验方云,贝母半夏并瓜蒌,白蔹白及反乌头,细辛芍药(有白有赤,一作狼毒)五参辈(人参、丹参、沙参、玄参、苦参),偏与藜芦结冤仇,大戟芫花并海藻,甘遂以上反甘草。记取歌中十九反,莫使同行真个好。”所载药物与《本草经集注》相同,十九反歌诀目的也是为了医者便于牢记。
现在流传最广的还是十八反歌诀,金代张子和在《儒门事亲》中有记载:“本草明言十八反,半蒌贝蔹及攻乌,藻戟遂芫俱战草,诸参辛芍叛藜芦。”该歌诀简单易懂,便于传诵和记忆,故广为流传。诸参是指“人参、沙参、丹参、玄参”。也正由于十八反歌诀的盛行,使得后世医家临床使用时多将此作为配伍禁忌,尽量避免共用。
扩展释义
现在的十八反又有了丰富和扩展,包括了生药及其炮制品。
歌诀中的“半蒌贝蔹”包括半夏、法半夏、姜半夏、清半夏、瓜蒌、瓜蒌子、瓜蒌皮、天花粉、川贝母、浙贝母、平贝母、伊贝母、湖北贝母、白蔹、白及。
“乌”则有川乌、制川乌、草乌、制草乌、附子。
“戟”包括京大戟和红大戟。
“草”指甘草、炙甘草。
“诸参”则有人参、红参、人参叶、西洋参、玄参、丹参、南沙参、北沙参、苦参、党参。
参考文献
[1]
世界卫生组织(西太平洋地区).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,译.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.北京: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,2009.
[2]
周帧祥,唐德才.中药学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
[3]
高学敏,钟赣生.中药学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
最新修订时间:2021.08.19 14:32
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,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,具体请遵医嘱。